翰森製藥 翰森製藥

媒體報道
Media Reports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去仿製、去集采、重研發”!翰森製藥的轉型“加速度”!
來源:最佳醫藥 發布日期:2022/08/05
字號

  2022年,傳統製藥公司轉型進入最為艱難的一年,年初到現在,港股眾多龍頭葯企市值均下滑。

  翰森製藥作為傳統葯企轉型的典型,如何走出黑暗區域?

  回望2021年1月1日,翰森製藥市值一度達到2226億,甚至超過如今的恆瑞(8月4日,市值2213億)。

  但是到2022年1月1日,市值直接腰斬至1125億。到8月3日,僅僅937億,跌出千億市值。

  如今,翰森製藥成色究竟如何?讓我們從其業績表現、經營戰略、研發管線中找尋以上問題的答案。


  01 答案一:“去仿製葯、去集采影響”明顯

  當下醫藥轉型中創新成為關注的重中之重,但是創新業務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傳統業務的掣肘。

  要衡量傳統業務對醫藥企業影響時,需要關注的是仿製葯的現有營收規模佔比,以及對應的是創新葯的營收貢獻能否覆蓋掉集采帶來的下滑影響。

  翰森製藥在年報中並未提到集采、仿製葯等字眼,而是重強調創新葯。

  對於翰森而言,過往的營收主要由一些化學仿製葯貢獻,包括歐蘭寧(奧氮平片)、普來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澤菲(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等重磅支柱產品。隨着帶量採購的品種不斷擴圍,翰森的仿製葯業務板塊也受到衝擊。

  並且,多款產品連續降價,這給公司業績帶來了影響,也讓其決心全面創新轉型。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翰森製藥重磅品種被納入集采,最大的不利影響可以說已經充分釋放。

  再加上後續申報的仿製藥品種,包括恩扎魯胺、卡博替尼、伐尼克蘭、地拉羅司等,為仿製葯板塊提供新的業績支撐,這些後續的業績增長驅動力將會換擋到創新葯上,為其由仿轉創提供充沛的資金。

  2021年,翰森製藥創新葯銷售收入42.02億元,同比+168.9%,占收入比例從2020年度的18.0%上升至42.3%,成為拉動翰森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

  僅僅1年時間,翰森製藥將創新葯比重提升了24.3%,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重。創新葯收入包括五款產品的合計收入:阿美替尼(阿美樂)、氟馬替尼(豪森昕福)、嗎林硝唑(邁靈達)、洛塞那肽(孚來美)、艾米替諾福韋(恆沐),這五款產品目前均已進入醫保乙類目錄。

  並且,從創新葯新項目申報速度來看:

  在2021之前,翰森製藥保持着年均1-3的創新葯新項目申報速度,而2021年上半年有5個新項目申報,而下半年為9個申報了,總共14個新葯項目。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翰森未來新葯研發、申報、上市速度將加快,未來“去仿製葯、去集采影響”的效應將會更加明顯。


  02答案二:重研發,確定腫瘤領域地位

  衡量一家葯企,第一就是研發。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研發人員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創新實力。

  翰森製藥研發人數1650人(2021年),位居港股醫藥企業第五名。在A股排名也僅次於排名第七的人福醫藥(1682人),排名相當靠前。從已經公布的2020-2022上半年的數據對比來看,翰森製藥葯企研發人員數量還在增加。

  在研發投入佔比上,翰森製藥基本都要同體量港股葯企,

  2018年-2021年,翰森製藥研發投入佔比依次為11.41%、12.91%、14.41、18.09%。

  同體量對比之下,

  石葯集團2018年-2021年,研發投入佔比依次為7.53%、9.05%、11.59%、12.32%;

  中國生物製藥2018年-2021年,研發投入佔比依次為10.01%、9.9%、11.11%、14.22%;

  復星醫藥2018年-2021年,研發投入佔比依次為5.94%、7.14%、8.51%、9.83%。

  可以看出翰森製藥遠高於這三家葯企。

  另外,從業務板塊上看,當下最熱門的腫瘤業務已經佔據了翰森製藥營收的半壁江山。

  2021年收入達到54.8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近15億元,佔總營收比例超過55%。而其中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與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馬替尼片)兩款公司原創新葯的放量功不可沒。

  從治療領域來看翰森製藥近年來一直在加強腫瘤領域地位,削弱在神經、抗感染、代謝和糖尿病領域餓的佔比。

  目前,抗腫瘤葯共有8款產品,

  收入正在逐年上升,自2019年營收35.3億元,佔比40.6%,到2021年營收54.81億元,增長近20億元,占集團總收入佔比55.2%。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用藥主要是兩款產品,

  收入佔比降低,2019年營收21.71億元,佔比25%,到2021年營收16.78億元,佔比只有16.9%。

  抗感染用藥共有5款產品,

  收入佔比降低,2019年營收18.29億元,佔比21.1%,到2021年營收15.03億元,佔比只有15.1%。

  代謝、糖尿病及其他領域產品共有6款,

  收入佔比降低,2019年營收11.53億元,佔比13.3%,到2021年營收12.73億元,佔比只有12.8%。

  另外,具體到管線上翰森製藥目前處於臨床階段的在研項目36項,其中進入臨床階段的創新葯的臨床項目超過25項,大部分涉及腫瘤領域。


  03答案三:並不局限於千億市值

  即便是業內對醫藥創新泡沫談論火熱的當下,強者恆強的邏輯依舊適用。

  在集采衝擊下翰森製藥能夠被資本看好,就是一個最直接的信號。

  今年4月8日,翰森製藥市值一度降到779億。但是四個月後,翰森製藥市值上升了158億港元,達到了如今937億港元,逼近千億市值。

  這也從側面證明,在中國醫藥創新分級的市場認知下,企業堅持“首仿+創新”的發展模式,靠創新不斷豐富管線,做好有壁壘的高端仿製葯,是非常值得肯定。

  在經歷了低迷期,真正的創新葯企最終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再加上翰森研發創新有自己特有的模式:出於節約研發成本的考慮,翰森沒有選擇廣泛布局,而是及早對研發管線進行取捨,表現出極強的研發管線控制能力。這也將獲得資本的青睞。

  目前,翰森製藥在國內已經形成了近百個品種的在研產品群,部分產品已經開始步入創新收穫期,今年上半年也有多款產品陸續獲批上市。

  翰森計劃從2021年起,每年遞交8-10個新葯臨床試驗申請(其中1-2個生物葯管線)以及1-3個新葯上市許可申請。

  在資本與市場的醞釀下,儘管翰森市值如坐過山車式變化,保住千億市值的地位,並不是懸念。

  下一步,對於翰森而言,或許關鍵是:

  尋找已有概念驗證的創新產品和高差異化早期項目是填充臨床階段及商業化管線;

  開發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潛在First-in-class新葯,將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葯更快推向臨床。

  未來,隨着翰森逐步步入收穫期,其綜合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得到提升。


  ····

  隨着國家帶量採購政策的持續推進,仿製葯企業績不斷受到打擊。

  對於從仿製葯轉向仿創結合,到創仿結合的翰森而言,不失為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