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S-20089(合作方代碼GSK5733584)是靶向B7-H4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在未篩選B7-H4表達的情況下,在經多線治療失敗的鉑耐葯卵巢癌(PROC)患者中展現出令人鼓舞的療效。在4.8mg/kg的劑量水平下,HS-20089在PROC受試者中確認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8.5%,緩解持續時間(DoR)達6.8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6.4個月,中位總生存期(mOS)為14.6個月。
- HS-20089的安全性可控,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信號。
- 上述臨床研究結果支持該藥物在PROC患者中的進一步開發,目前相關的Ⅲ期研究(NCT06855069)正在進行中。
具體信息如下:
本研究為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HS-20089注射液在複發性或轉移性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的療效、安全性、葯代動力學特徵及免疫原性。符合條件的患者被將接受每3周一次、劑量為4.8 mg/kg的HS-20089注射治療。研究未根據B7H4表達水平對進行患者篩選,但收集了患者的組織樣本以回顧性檢測B7H4的表達水平。主要終點為研究者根據RECIST v1.1標準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本次報告了隊列1的結果,數據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20日。
以上HS-20089 研究結果將於2025年國際婦科癌症協會全球年會(IGCS 2025)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再發表,該會議將在2025 年 11 月 5-7 日在南非開普敦世紀城會議中心舉行。
關於HS-20089
HS-20089是由翰森製藥自主研發的B7-H4靶向ADC。截至目前,HS-20089用於治療卵巢癌適應症已在中國進入III期臨床研究階段,另有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實體瘤的PoC概念驗證臨床研究正在進行。
2023年10月,翰森製藥授予葛蘭素史克開發、生產及商業化HS-20089全球獨佔許可權利(不含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台灣地區)。GSK 正在通過全球開發計劃推進 GSK5733584,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 I 期臨床試驗,包括 BEHOLD-1(NCT06431594)和 BEHOLD-2(NCT06796907)研究。
2025年5月,HS-20089獲NMPA批准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擬定適應症為用於含鉑耐葯複發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關於骨肉瘤
卵巢癌(OC)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2022年,全球約診斷出324,603例卵巢癌新病例,使其成為女性中第八大常見惡性腫瘤。該年約有206,956例卵巢癌死亡,卵巢癌成為女性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八大原因。在中國,2022年卵巢癌的發病數為61,060例,死亡人數為32,646例[1] 。
手術聯合以鉑為基礎的化療是目前卵巢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但絕大部分晚期患者會在3年內複發,並最終會對鉑類化療產生耐藥性,鉑耐葯複發卵巢癌(PROC)的臨床治療手段和療效均十分有限。根據近年來開展的Ⅲ期隨機對照研究中的對照組(非鉑單葯化療)數據显示,非鉑單葯化療卵巢癌的客觀緩解率(ORR)僅4%~15.9%,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僅3.4~3.98個月。對於接受過1至2線治療的患者,非鉑化療結合貝伐珠單抗的ORR為27.3%,mPFS延長至6.7個月,中位生存期(mOS)達到16.6個月。儘管PFS顯著延長,但OS與非鉑化療相比無明顯獲益[2-6] 。目前該疾病仍存在巨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亟待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
關於ESMO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腫瘤學會議之一。本次大會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專家、研究員、醫療保健行業代表,共同探討腫瘤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內容涵蓋從基礎研究到癌症免疫治療,從腫瘤護理到姑息治療,從罕見癌症到藥物批准等。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4). Cancer TODAY: GLOBOCAN 2022 (version 1.1). Retrieved April 26, 2025, from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2]Pujade-Lauraine E, Fujiwara K, Ledermann JA, et al. Lancet Oncol. Jul 2021;22(7):1034-1046.
[3] Gaillard S, Oaknin A, Ray-Coquard I, et al. Gynecol Oncol. Nov 2021;163(2):237-245.
[4] Hamanishi J, Takeshima N, Katsumata N, et al. J Clin Oncol. Nov 20 2021;39(33):3671-3681.
[5] Pujade-Lauraine E, Hilpert F, Weber B, et al.
[6] Moore KN, Angelergues A, Konecny GE, et al. N Engl J Med. Dec 7 2023;389(23):2162-2174.
關於翰森製藥
免責聲明
前瞻性說明